高 雄 的 民 俗 風 采


福德正神祭

福德正神祭

本廟創始於民國二十年由發起人盧清同,陳李立來,謝統養,陳耀金等人,集資興建一座簡式土地公廟,由高雄市梓官區中崙城隍廟恭請福德正 神香火來奉祀,因福德正神,神威顯赫,香火旺盛,民眾甚多,場地不敷使用,民國五十四年由黃坤皇,王銀杉,劉仙賜,陳輝賜等人,發起改 建,座西向東的伯公廟,同時由蔡金山出資捐獻,雕刻一尊福德正神金身供民眾膜拜。

文昌帝君祭

文昌帝君祭

高雄文武聖殿,俗稱鹽埕聖帝廟,是高雄知名的廟宇,終年香火鼎盛。1921年信眾奉請澎湖紅毛城武聖廟關帝君神像來台輪祀;1925年信眾日增,為了便利信徒,於是遂租屋奉祀關帝君;1927年信眾購屋三棟,改建為殿,稱「武聖殿」;1950年原廟因香火鼎盛、不敷參拜,信徒於是決議覓地重建廟宇,並合祀文武二聖,「文武聖殿」於1956年建廟完成,至今已有60年的歷史。

愛河端午賽龍舟

愛河

龍舟競渡流傳最廣的起源是,楚國人為紀念投江自盡的屈原,借龍舟​​驅散江中之魚,期望阻止魚吃掉屈原的身體。臺灣人則主要祭祀或超度溺死的水中亡魂,並祈求水源豐沛,流域平安等。台灣在漢文化龍舟傳入前,平埔族原住民已有類似的祭江儀式,主要為超度水中亡魂。

岡山籮筐會

岡山籮筐會

籮筐會起源於清朝,每年固定於農歷3月23日媽祖生日、農歷八月14日中秋節前夕、和農歷9月15日義民節舉行3次。相傳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,反抗日本殘暴統治的熱血青年,就利用籮筐會交易機會聯絡傳遞信息,伺機起義抗日,雖然事蹟敗露而壯烈犧牲,但仍前仆後繼的接棒反抗直至日本敗投降,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當局也因此嚴密監控籮筐會,使得籮筐會蒙上陰影,直到台灣光復後才重新恢復歡樂的氣氛。

甲仙芋筍節

彌陀虱目魚文化節

『中秋嘸吃甲仙芋,會找嘸頭路』,這是一句台語俗諺,同時也真實點出了甲仙芋的知名度,儼然芋頭已成為甲仙區的代名詞;除了人所皆知的芋頭以外,本區還擁有大自然所恩賜優質環境與其他特色農業物產,為推廣特有農產品及其農業加工製品與觀光及相關產業之發展,在政府積極協助與輔導下,自1999年開始舉辦,業已成功的舉辦了十屆的「甲仙芋筍節」活動。

路竹蕃茄文化節

路竹蕃茄文化節

路竹區農產以番茄與花椰菜為大宗,屬一級產業,其中番茄已在全國具知名度,種植品種高達數十種,產期從每年11月至隔年4月,希望透過本活動導引熱潮,提升農民番茄銷售量。為了推廣路竹四寶、發展路竹區的觀光和經濟,路竹區公所在每年十二月都會舉辦番茄主題節目。